招政發〔2021〕32 號
各鎮黨委、政府,各街道工委、辦事處,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管委,市直各部門、集團公司,駐招各單位:
《招遠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標準化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招遠市人民政府
2021 年10 月11 日
(此件公開發布)
招遠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標準化
建設三年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煙臺市人民政府關于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實施意見》(煙政發[2020]8號)和煙臺市衛健委等八部門《關于印發煙臺市各級疾病控制中心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煙衛疾控[2020]19號),進一步加強我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設,全面提升疾病防控能力,現制定《招遠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按照“?;?、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提能力”的思路,明確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與建設目標,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發展壯大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人才隊伍,推動重大傳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控體系提檔升級,提升公共衛生事件調查處置中的“一錘定音”能力和群體健康干預能力,為經濟社會有序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技術支撐與保障。
(二)目標要求。按照“一年規劃、二年建設、三年達標”的總體部署,到2023年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配備、房屋建設、儀器裝備、職能落實標準化,全面提升重大疾病和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和研判處置能力。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全面加強黨建。選優配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領導班子,注重領導干部專業互樸、梯次配備、優化結構。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對疾病預防控制人員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建立完善黨員領導干部聯系專家人才制度。加強干部職工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宣傳典型事跡,按照有關規定表彰先進,激發職業榮譽感和神圣使命感,營造關心關愛疾病預防控制人員的良好氛圍。(牽頭單位:市衛健局,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二)編制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標準與建設規劃。綜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服務人口規模、重大疾病與傳染病流行強度與風險、現有基礎和功能定位等多個維度,結合當地實際,制定3年建設規劃,明確基礎設施與裝備、人才隊伍與能力提升等規劃目標,列出重點建設任務清單。力爭利用三年時間,使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達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建標127-2009)、《山東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以及實驗室配備標準。2021年12月底前,完成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規劃方案。(牽頭單位:市衛健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
(三)落實人員編制。推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編與空編補齊,按照《關于轉發魯編辦發[2016]5號文件的通知》(煙編辦[2016]182號)確定的標準,合理核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編制。各級統籌安排用編進人計劃,重點保障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用人需求,到2025年,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空編率原則上不超過5%。(牽頭單位:市衛健局、市委編辦,配合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四)完善崗位管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職責要求和轄區工作需要設置工作崗位,制定崗位設置實施方案,所有在編人員納入崗位管理。管理崗位設置應當滿足增強機構運轉效能、提升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管理水平的要求,其主要業務負責人應當具備醫學專業教育背景或者具有五年以上的醫療衛生從業經歷。專業技術崗位設置應當滿足履行疾病預防控制職責的任務要求,原則上不低于單位崗位總量的85%,不得聘用非專業技術人員。合理優化提高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技術高級崗位設置比例,按需設置中、初級崗位。健全完善臨床醫學類及其他非醫學類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機制。(牽頭單位:市衛健局,配合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五)改善基礎設施。按照滿足基本功能、兼顧未來發展的原則實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業務用房改擴建。綜合考慮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功能定位、服務人口、地理環境、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確定建設規模,房屋建筑、建筑設備、配套設施和場地、布局、功能分區等達到標準要求。保障疫苗儲藏、常規實驗、特殊實驗、業務辦公、教學培訓用房以及配套設施的需要。(牽頭單位:市衛健局,配合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
(六)規范實驗室檢測。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至少建成2個負壓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具備開展核酸檢測能力。配齊配全與區域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理化檢驗設備,重點完善水質、空氣、食品安全與食物成分等環境健康危害因素檢測分析功能。開展實驗室人員技能培訓,優化檢測方法,構建統一質控、資源聯動、信息共享的疾病預防控制實驗室檢測網絡,提升“一錘定音”檢測能力。(牽頭單位:市衛健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七)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應急作業(響應)中心,完善疾情研判會商、應急物資儲備、隔離防護演練、專業技術培訓等功能,實現重大疫情和突發事件規范高效處置。(牽頭單位:市衛健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八)構建“數字疾控”。按照省級統一部署,規劃建設重大疾病防控管理、居民行為危險因素監測與干預、環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醫防聯動為主要功能的公共衛生主題數據庫,實現疾病與健康監測數據的動態采集與實時共享,提高加工處理與反饋利用效率。加強全市統一的重大疾病監測與工作信息安全交互信息化能力建設,提高數據傳輸的安全性與時效性。探索建立癥狀監測、多點觸發機制,構建傳染病疫情防控大數據體系,提升疫情預警水平和調查追蹤效率。加快推進預防接種單位信息系統升級,健全流程可追溯機制,優化預防接種服務。(牽頭單位:市衛健局,配合單位:市大數據服務中心)
(九)強化技術支撐。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可加掛健康管理指導中心牌子,重點強化監測預警、疾病預防、衛生檢驗檢測、臨床研究指導和組織實施健康管理等職責。建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歸口業務指導與管理機制,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屬地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工作的培訓指導、質量控制、技術支持、督導評價,落實基層首席公共衛生醫師制度。發揮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業技術支撐作用,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相關技術指導工作。(牽頭單位:市衛健局)
(十)開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評價。堅持問題導向,嚴格對標對表有關部署要求,制定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從基礎設施、人才隊伍、學科專業、能力建設和社會效益等多個維度,對傳染病預防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評價與干預、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公共衛生技術培訓與指導等6個方面的工作情況和運行保障情況進行全面評價。評價結果作為績效獎勵和實施獎懲的重要依據。(牽頭單位:市衛健局,配合單位:各有關部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逐個單位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計劃進度,切實抓好組織落實。各有關部門要建立督導考核機制,明確落實工作責任,推動各項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任務及時落地。(牽頭單位:市衛健局,配合單位:各有關部門)
(二)加強投入保障。落實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作為公益一類公共衛生事業單位的保障政策,持續穩定地加大投入力度,為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正常開展提供經費保障。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所需基本建設、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經費,由市政府根據公共衛生事業發展需要足額安排;所需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業務經費,根據人員編制、服務任務完成及考核等情況,由我市政府按照綜合預算原則統籌保障。(牽頭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衛健局)
(三)激發發展活力。按照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的原則,核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績效工資總量。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擔年度計劃外重大工作任務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可適當增加。允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社會服務,鼓勵承擔地方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橫向科研課題,經費按照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約定管理使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外開展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收入中按規定可以用于人員分配的部分,可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工作人員激勵,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管理;承擔的財政科研項目用于科研人員績效支出的部分,以及通過市場委托方式取得的橫向經費中用于人員工資績效支出的部分,納入績效工資總量管理,不作為績效工資調控基數。衛生健康局要指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完善內部分配制度,績效工資分配要向承擔疾病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與救治、環境惡劣的現場(實驗室)工作等任務的崗位傾斜,充分發揮績效工資分配的激勵導向作用。(牽頭單位:市衛健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
(四)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嚴格疾控人員準入標準,加大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力度。我市疾控機構公開招聘碩士以上學歷人員或急需緊缺公共衛生相關專業本科以上人才,可采取面試、組織考察、技能操作等方式公開招聘。對公開招聘報名后形不成競爭的,可適當降低開考比例,或不設開考比例劃定合格分數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引進急需緊缺和高層次人才,相應崗位沒有空缺的,可申請設置特設崗位予以聘用。(牽頭單位:市衛健局,配合單位: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