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團市委針對貧困家庭無獨立居住和學習環境的青少年,依托原有住房打造獨立空間,進行規劃、設計、裝修,配備必要家具和學習生活用品。截至目前,籌集資金近50萬元,建設“希望小屋”39間,為41名困境兒童改善了學習生活環境。
一間又一間“希望小屋”猶如一粒粒希望的種子,在每一個受助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伴隨他們的成長而茁壯。
人員配備從“單打獨斗”到“眾人拾柴”,解決人力不足的難題。希望小屋數量眾多,且涉及走訪摸排、施工監理、后續服務等方方面面工作,單靠團市委自身的力量遠遠不足。團市委積極發揮志愿者和愛心組織的功能,發揮群團優勢,編輯發布《項目認領倡議書》,廣泛動員青年社會組織、青企協會員單位、基層團組織積極參與。印制5000份項目宣傳彩頁,招募大學生志愿者到企業、商家和景區、夜市等人員集中的場所開展宣傳活動。
通過廣泛發動,希望小屋影響力急劇上升,先后有招遠市公益志愿者聯合會、招遠市揚帆助學公益志愿者協會、青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3家公益組織認領小屋并參與建設,形成了同臺打擂、良性競爭的生動局面。變“單打獨斗”為“眾人拾柴”,確?!跋M∥荨苯ǖ煤?、用得好。
資金募集從“等靠要”到“主動籌”,解決資金短缺的難題。按照“組織化動員”和“社會化動員”的思路,積極籌集資金,為“希望小屋”建設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積極對上爭取。加強與煙臺團市委責任部室對接,溝通掌握市級資金動向,及時匯報我市小屋籌建準備情況,讓上級部門了解我市現狀,提升對我市的關注與支持,給予以政策傾斜,提高項目資金申報的有效性和精準性。截至目前,爭取煙臺團市委資金18萬元。
用好“互聯網+”?;ヂ摼W與公益慈善日的深度融合,賦予了“希望小屋”新的發展空間。團市委主動擁抱互聯網,利用好“希望小屋”騰訊99公益日、520公益日募集資金和省青基會配捐機會,積極動員全市各級團組織組建戰隊,網上籌集資金30余萬元。
發動社會力量。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采用“線上+線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榜樣力量與案例展示”相結合的方式,直觀展現小屋建設成效,積極發動青企協會員、大集團大企業、普通群眾等社會資源,撬動社會資金注入,發動捐款12000余人次。
志愿服務從“一陣風”到“扎下根”,解決實事不實的難題?!跋M∥荨辈粌H僅是在物理空間層面上給予溫暖,更重要的是從長期志愿結對服務方面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人品格。團市委進一步延伸“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內涵,把后期服務作為極其重要的“下半場”,努力實現由“小屋煥新”到“精神煥新”。
日常走訪與定期活動相結合。通過廣泛動員、嚴格選拔,組建了一支愛心媽媽團隊,與“小屋主人”建立“一對一”愛心幫扶聯系,愛心媽媽每月至少走訪1次,全面了解服務對象的家庭狀況和個人情況,不斷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同時,利用“五一”“十一”、寒假、暑假等假期,開展“七彩假期”“游蓬萊閣”等感受城市活動10余次。
精神關愛與習慣養成相結合。定期開展“愛心媽媽包餃子”等親情陪護活動,幫助孩子從洗衣疊被、衛生清潔等生活習慣入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潤物細無聲,有針對地性地以四季恒溫的方式來對“小屋主人”開展服務。
親情陪護與課業輔導相結合。注重親情陪護、日常走訪,同時利用寒暑假邀請煙臺理工學院組織兒童開展陽光少年夏令營活動,幫助孩子輔導作業,力所能及地解決其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今年高考,共有2名幫扶的孩子考上大學。(記者 劉騰飛)